2012/05/30

[雜誌廣編稿]坪林東木河茶莊-中西合併/兼容並蓄的好味道

坪林東木河茶莊-中西合併.兼容並蓄的好味道
百年歷史傳承 新舊交替融合

  茶是世界第二大飲品,排名僅次於飲用水,其歷史、文化及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咖啡、可樂以及酒。世界各國種族都有其獨特飲茶習慣,中國人的飲茶文化更是歷史悠久。我們對茶的歷史知之甚少,最早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的文獻記載。傳說在五千年前神農氏統治中國,一次神農氏在巡訪偏遠地區、和他的侍從停下來休息,就在侍從煮水時,一陣清風吹來,將附近幾片葉子冉冉吹落煮開的水中,水因而逐漸變成了琥珀色、並且慢慢散發出獨特的清香,好奇地神農氏忍不住嘗了水的味道,沒想到喝完後竟感神清氣爽、齒頰留香,中國最古老的茶於焉誕生。

翻開台灣茶葉史,文山地區是台灣最早製茶發源地。據說在清朝道光年間,有位叫王義程的茶商仿照武夷岩茶,將文山茶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並蓋上茶名及商行名號印章,因而得名包種茶,因產於文山地區,故又稱文山包種茶。包種茶不僅打開了台灣的製茶史,更孕育出山城小鎮-「坪林」植茶兩百多年的流金歲月。
坪林位於台北縣東南方,地形多丘陵、氣候溫暖潮濕,雲霧瀰漫、土壤肥沃正適合茶樹生長,故此地所產之包種茶品質特優,更享有台灣三大茗茶種之美譽。茶一直是坪林人重要經濟命脈,全鄉90%以上的人多從事與茶相關的產業,而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現已傳承至第五代的「東木河茶莊」,更見證了坪林的蓬勃興衰。


坪林的蓬勃與興衰
  位於坪林水柳腳路上的「東木河茶莊」原名「德利休息站」,更前身為「陳德利茶莊」。早在九十五年雪山隧道通車前,東木河茶莊一直是以陳德利茶莊的名號在經營著,由於當時雪隧尚未開通,只要是從台北開往宜蘭的車輛,無論大小客車都必須經過坪林路段,而陳德利茶莊更因為地利之便,每天六點一早開門就是川流不息的蓬勃景象,更有甚者,還遇過曾經不得不將店門拉下,以防客人不斷湧入、接待不及的誇張盛況。然而,曾幾何時,自九十六年雪隧通車後,這樣的繁榮已不復在,通往宜蘭的車輛不再奔馳在北宜公路上,坪林小鎮的車流一下子少到一天不到二、三台,冷清的程度用門可羅雀尚不足以形容,陳德利茶莊老闆娘-王美說甚至以「直接將桌子搬到馬路中央打麻將都可以」來描述當時因車潮頓失、生意一落千丈的無奈。

從車水馬龍到蕭條冷清、自熙來攘往到乏人問津,坪林的衰落快到讓人來不及反應,陳德利茶莊慘澹經營的景況持續將近一年,當時的第四代經營者老闆娘王美說心裡清楚知道茶莊的生意不能繼續衰退下去,卻又找不出任何突破窘境的方法。就在一次與老朋友閒聊當中,朋友玩笑地問美說,如果茶莊生意一直沒有起色,難道美說打算從此過著退休的生活?
他要美說走到街道上仔細看看,現在奔馳在坪林街上的,已不再是過去的大型遊覽車或行色匆匆的轎車,取而代之的是呼嘯而過的重型機車以及裝備齊全的自行車,坪林雖已不再是交通要道,但卻因此產生旅遊人口的質變,當過去急駛街道而捲起的漫天車煙不再,坪林的好山好水反而得以重現風貌,現在的坪林有的是自行車騎士奮力在蜿蜒山路踩著踏板奮鬥,或者是休閒組的重機騎士,在拱橋一帶或是金瓜寮溪沿岸慢騎漫遊,陳德利茶莊不能再依循過去的經營模式,為了因應環境的改變,「老店轉型」是唯一突圍的方法。

老店新裝,敲響坪林老街創新的鐘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轉型」的概念開始在王美說心中萌芽,然而作為改革的前鋒總是不容易,美說心中清楚知道轉型不能只是想法上的轉換,而必須從經營模式上徹頭徹尾創新,首先,「老店新裝」就是美說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題。陳德利茶莊是一間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店,尤其是在她與丈夫從公婆手上接棒前,公婆已戮力經營了三十多年,如今美說卻必須說服公婆接受將老店全部打掉重整的想法,投入的金錢能否回收不得而知不說,將老店重新裝潢的舉動,對上一輩的人來說,就彷彿要他們捨棄過去的回憶,那樣難以割捨的心情,更讓這一家人陷入掙扎。然而,為了不讓茶莊的未來在第四代手上結束、為了延續坪林的茶香,即使再不捨,美說還是說服了公婆,成功敲下坪林街上第一響創新的鐘。

老店需要活水,才能有泉湧不絕的新意,正當美說開始進行老店轉型的計畫,美說的大兒子-昱嘉剛從軍中退伍不久,原本想要重新找工作的昱嘉,在與母親一席長談後,決定捨棄城市繁華的生活,回到家鄉一起為茶莊、為坪林打拼。看準坪林因為低碳旅遊興起的風潮,美說投資裝修,為老茶行增加淋浴間和咖啡吧台,藉此吸引川流不息的重型機車和單車騎士免費使用打氣和沖澡服務,並且將原先方便遊覽車客人的團體合菜,改為精緻化的個人套餐;而陳德利茶莊也就此更名為「德利休息站」,除此之外,美說還受訓學習生態解說,就是要讓來店裡休憩的遊客,能夠更深入了解坪林的生態之美。


新舊傳承,夢想凝聚四代同堂的心
  現在的德利休息站已由第四代美說的手中,交棒傳承給第五代的大兒子昱嘉和小兒子昱兆。大兒子昱嘉主要負責咖啡吧檯的工作,二兒子昱兆則主掌廚房裡的餐食,現在的第五代昱嘉和昱兆已經不需再為了生存而如坐雲霧,因為「德利休息站」的業績穩定向上,讓他們有更多時間思索,如何為這間擁有百年歷史的創新老店開創更寬廣的未來。「這已經不只是做生意,而是一項新的使命。我們現在關心的已經不僅僅是家裡的生意,而是整個坪林的生機脈動」大兒子昱兆說:「回到了家鄉之後,我深刻了解到坪林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坪林有優美的地理環境、有未被開發的資源,坪林的價值讓它未來潛力無窮,雪隧通車後,對坪林的經濟不是扼殺而是增長,未來會如何發展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但可以堅信的是,我們一家人都有了更大的夢想。」

企業化經營,東木河茶莊
  德利休息站已於今年二月份更改註冊商號為「東木河茶莊」,並調整腳步以公司名義重新出發,這個舉動象徵第五代即將開啟的新里程碑。昱嘉、昱兆及大媳婦怡汶為東木河茶莊的靈魂人物,他們將企業經營的理念灌注在百年歷史的老店,無論是茶葉本身,或是咖啡、餐食以及因應茶研發而出的副產品,在品質的要求上都秉持最嚴格的標準,因為他們知道「企業就是用心、用心就是專業」,唯有認真看待每一個環節,才能夠將事情一次做到位。知名企業教育家布萊爾.辛格大師曾說過「活著就是學習」,無論是昱嘉、昱兆、怡汶甚至是第四代老闆娘美說,現在都還在積極學習,他們不但主動參與政府主辦的企業輔導課程,甚至還遠赴新加坡,就為了現場聆聽,美國知名成功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的演說課程。「因為學習產生能量,能量激起動力,所以我們時時保持學習的熱情」大兒子昱嘉說。

只要根基紮實,就不用害怕沒有機會。傳承至第五代的東木河茶莊,已不再是過去的被動等待顧客上門,而是主動出擊、開發新市場,他們以創意推出新包裝、因應市場趨勢學習架設網站、不斷嘗試研發新產品、提供更多服務滿足消費群….而東木河茶莊不變的是百年來對茶的堅持,以最天然、最健康的茶飲,讓現代人重新找回飲茶的哲學與享受,無論是最原始甘醇的包種茗茶,或是經過巧手特調的泡沫奶茶,搭配坪林的好山好水,就會是行銷東木河茶莊、行銷坪林最好的方式。


========================================================================
雜誌定稿圖


周休二日好去處 坪林東木河茶莊
開放時間: 
~五:
8:30
-
18:30
~日:
8:00
-
18:30
連絡電話:02-26656882

交通指引:
開車
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坪林交流道下,進到市區後,沿著路標前即可抵達。
大眾運輸
捷運,搭乘捷運至新店站,轉乘新店客運往坪林方向班次,到達總站,順著路標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